行为习惯
-
家长乱碰孩子的“雷区”常犯的四种通病
在我学习的时候,经常感到有个人在我的背后,我一回头,发现爸爸正在我的背后偷偷看着我。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感觉浑身不爽。我最反感妈妈不敲门,就走进我的房间,为此,我跟她大吵了好几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并且每个人的隐私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就连妈妈也不例外!
-
两大绝招指导孩子向校园暴力说“不”
我们不能保证孩子在离开我们视线后的绝对安全,在教孩子准确识别校园暴力的同时还应该让孩子学会怎么灵活应对校园暴力。
-
父母教育孩子的4个弊端会毁掉孩子
有些家长教育孩子,常常为自己的情绪所左右。高兴时,还能注意方式方法,不高兴时,就简单粗暴,无事找事,打骂、训斥。这样做起码有以下4个方面的弊端,严重的话有可能毁掉你的孩子。
-
父母如何引导青春期经常逃学、厌学的女孩
青春期女孩在主观上对学校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厌学。一般来说,厌学具体表现是女孩子学习虽然用功,但效果不佳,并且时常感到学习非常枯燥,对学习毫无兴趣;学习主动性差,一学习就觉得疲劳;有时要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需要父母用物质激励;时常幻想成功,有不明白的问题也不去弄清楚;花在电视、电脑和娱乐上的时间
-
讽刺是一种冷暴力 造成孩子行为逆反
有些家长对孩子看似很有“风度’,没有尽骂、吼叫等行为,但是却常用尖酸刻薄的言语来讽刺孩子。假如孩子承认自己做错了某件事,很认真地说:“我下次一定要努力做好,”父母却嘲讽地说:“好啊,让我们等着那一天吧!”这孩子当时心理如何?一定大受伤害。讽刺堪称一种冷暴力,其话里带刺,危害性之大超乎我们的想象。
-
家庭暴力:孩子身心受摧残
自古以来,我国的家庭教育都奉行“不打不成才”的训戒,这句话之所以能延续至今,看来它一定是有一些道理的。把“打”作为一种教育孩子和惩罚孩子的手段,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来讲,也无任何不妥之处,只是不能滥用“打”。
-
提防“古惑仔”蛊惑孩子行为暴力
在反映黑道帮会利益纷争、明争暗斗的影片——“古惑仔” 风靡社会的时候,影片中频繁出现的血腥打斗场面,宣扬的帮会义气给青少午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一些孩子甚至痴迷其中不能自拔成为令人头痛的“问题少年”。
-
预防和化解孩子思想中的暴力倾向
校园暴力泛滥成灾,许多孩子深受其害,不少孩子因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而产生厌学情绪。这些应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必要关注。加强社会治安是一个重要方面,但就家庭及父母而言,如何预防和化解孩子的暴力倾向呢?父母应该做到:
-
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的退缩行为
孩子生性胆怯,从小适应能力较差,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感到拘谨、畏俱,心理学家羞怯研究先驱津巴多研究表明:5个孩子当中有2个怕羞的,其羞怯的程度因年龄各异。研究还表明,50%的男孩和女孩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羞怯心理。因此父母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及时改变孩子的羞怯心理。
-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能力——独立
在当今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它是那些过度庇护孩子的家长亲手挖掘的。他们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几代人未来希望的寄托着。对孩子的吃穿住行玩样样安排的妥妥帖帖,不愿孩子受一点“委屈”。可是掉在温柔陷阱里的孩子,他们的手脚被束缚了,不但失去了锻炼和尝试的机会,也失去了学会生存的权利。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如何培养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