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结束,考生都会体验到高度紧张之后,身心解放的无比轻松与愉悦感。然而,从心理学角度讲,刚走下考场的考生们还沉浸在一种应激状态中,身心负荷仍比较重,若采取蒙头大睡或加倍补充营养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考生们在长期的苦读和冲刺后,若放松过度,很容易出现“考试后松弛症”,就像一条从前过度拉紧的橡皮圈突然松脱下来,消失了张力,会很长时间难以恢复原状。所以,考生要注意考后的心理调节,要舒放有度,不可过于放浪形骸,以免乐极生悲,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要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去做,免得让日子百无聊赖地度过。
对于考得不好的考生来说,考后的心理调节就显得更重要了。他们在最初的轻松之后,很快就会由于考得不好而重新陷于苦恼、焦虑之中。这时的焦虑,由于增加了懊悔、自责,其强度可能不仅不会比考试之前低,甚至还会更高一些。
考试失败后容易产生的消极情绪有:
(1)懊悔感。
自己本来在班上成绩不错,应该考上却没有考上,原本指望能“金榜题名”,没想到却“名落孙山”,因而会产生懊悔不迭的感慨,内心感到愧对父、母亲人和同学,“无颜见江东父老”。
(2)失落感。
由于考试失利,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困惑,茫茫世界,不知自己的路在何方。尤其与考上的同学相比,会有很强的失落感。
(3)愧疚感。
有部分考生考试失利后,在羞愧中孕育出妄自菲薄的情绪,失去自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