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学习、做事,还是处理问题,掌握正确科学的思维技巧都十分重要。
发散思维——从一点向四方散发开去
假若你独自一人到了某个大城市,要去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办事,而且你的目的地在一个相当僻静的路上,连当地人也未必知道,这时的你会怎么办?
你的头脑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向别人问路;
买一张本市的地图查找;
问交通警察;
坐出租汽车;
查阅电话号码簿,打电话问明方法。
像这种思维方法就是发散性思维法。它是从同一个思维出发点以探索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发散思维的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面,沿着各种不同方向进行思考,它使人的思维趋于灵活、多样,富于变通与创造性。在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中,发散性的思维是占主导成分的。
聚合思维——广阔的思路聚集成一个焦点
1960年,英国某农场养了约十万只小鸡和小鸭,因当时饲料紧张,所以该农场购进了一批霉花生喂养,结果几个月内这些小鸡和小鸭都得癌症死了。1963年,澳大利亚又有人用霉花生喂大白鼠、鱼等,过了些时候,这些动物也遭到同样的结果,在中国也有类似例子的实验。
人们由此推断:吃霉花生是使这些动物致癌身死的原因。后来,人们通过进一步化验研究,发现了霉花生内含有黄曲霉素,而黄曲霉素是致癌物质。在黄曲霉素发现的过程中,人们所运用的思维方式是聚合思维法。聚合思维是一种从不同来源、不同材料、不同方面探索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逆向思维——从改遵圆珠笔说起
圆珠笔是匈牙利人在20世纪40年代前后发明的。它问世后不久,就风靡一时。但是,由于笔珠在书写时受到磨损,用到一定时候就会漏油,以致弄脏纸张,结果很快又出现了销售危机。为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人在动脑筋、想办法,他们想问题既然出在笔珠上,就应该在提高笔珠的耐磨性上做文章,但长期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后来,有个名叫中田腾三郎的日本人来了个“反其道而行之”,他不在笔珠上下功夫,而把注意力转移到笔芯上。当时通过统计,他知道了当圆珠笔写到15000字后就会开始漏油,于是他致力于把笔芯中的装油量减少到圆珠笔磨损到开始漏油之前已经用完。油用完了,就换支笔芯,笔可以继续使用,这样终于巧妙地解决了漏油问题。
中田腾三郎解决圆珠笔笔头漏油问题的思路,可以说是“逆向思维”的一个典型例子。
逆向思维,即人们一改习惯的思路,将问题倒过来想一想。
通过逆向思维,往往可使人们想到许多按通常思路所意想不到的东西,无论在科学技术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运用逆向思维而取得成功的事例屡见不鲜。
侧向思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阿基米德在入浴缸的一刹那,看见从浴缸边外溢的水。他思考了一会儿,悟出了其中的道理,用这种方法比较了国王让它检验是否是纯金铸造的皇冠与同等重量的纯金块的体积,结果发现王冠排出的水比金块排出的水多得多,因此断定了王冠里掺入了比黄金轻的银。
阿基米德解开王冠之谜,从思路上说,他运用了侧向思维的方法。
侧向思维,也叫旁通思维,这是从其他事物受到启发,从而产生新设想的一种思维方法。
当一个人对某一个研究目标寻根问底时,他的大脑皮层里会建立一种优势灶或兴奋区域。一旦这种思维受到某个偶然事件启发,就实现了“优势灶”的灵感激发。于是“触类旁通”产生好主意或新设想。
科学思维——揭开蝙蝠之谜
人们早就发现,蝙蝠在黑夜能快速飞行,而又不会撞在障碍物上。科学家为了解开“蝙蝠之谜”,根据已有的知识,提出这样一个猜想:蝙蝠具有很强的视力。根据这个假设,我们推导出一个结论:假若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它就会撞在障碍物上。
于是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把蒙上眼睛的蝙蝠放在系有很多铁丝和铃档的屋子里,结果发现蝙蝠仍能快速飞行而不发生碰撞。后来科学家根据超声波的知识,又想出一个假说:“蝙蝠能在夜里避开障碍物,是由于它能发出一种超声波,而耳朵听到这种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产生的回声,由此他们又提出一个推论:假若把编蝠的耳朵塞严,它就会碰在障碍物上。
于是科学家又设计了一个实验,他们把塞上耳朵的一些蝙蝠放入房子里,结果这些蝙蝠到处碰碰撞撞,完全失去了躲避障碍物的能力,由此科学家就得出结论:第二个假说是成立的。
这个实例虽然浅显却十分典型,它相当完整地说明了科学思维的方法。
美国哲学家萨默维曾完整地提出了科学思维的五个基本环节:
·问题的发现和表达;
·假说的提出;
·由假说进行推广,提出一些具体结论;
·根据观察和实验验证结论;
·引出结论。
问题的发现和表述——为什么蝙蝠在黑夜里快速飞行而不会撞在障碍物上,这是科学思维方法的起点。为了揭示现象的谜底,根据已有知识,提出多种猜想,建立了具有科学性和推测性的假说。提出的假说能否成立,需要加以验证,但往往难以直接验证,因而在此假说上推导出一个或几个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加以直接验证的结论。假若推出的结论与实验结果不符,则假说被推翻,假若相符,就可以说假说没被推翻,但仍需多次验证。科学思维是一种最具创造性的思维,也是最严密的一种思维,纵观科技发展史,绝大多数科学理论与科技发明的提出与产生都沿着这样一条思路进行的。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