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理论有关的操作
在学习理论时一起做,不但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对理论的理解也加深了。例如,教师在常识课中讲解电路时,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一下电池、电阻、电压表,那么学生对电路的知识理解就更加深刻,并培养了他们的操作能力。
经常让孩子做些操作练习
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动作,提醒他们改掉不必要的动作,高质量地完成各种动作。
让孩子自己动手做模型
家长只做示范,主要让孩子自己做。要教孩子使用各种常用的工具(如钳、锤、电烙铁、扳手、万用表等)。
帮助孩子把思想变成现实
例如,有个孩子看到报纸上介绍国外有人用废旧罐头盒做成了火车的模型,就收集了罐头盒、火架盒、酒瓶、书本等,要建造一座城市。家长和他一起建造,教他使用各种工具,一个多月后“一座城市”建起来了,主要都是他自己动手“建设”的。他感受到了把思想变成现实的快乐,锻炼了操作能力,不但掌握了已见过的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能大体想出新的工具的用法。
让孩子养成动手的习惯
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动手的习惯,无论干什么事只要需要动手或可以动手一试的,都要鼓励孩子亲自动手试一试,操作一下,让他们感受到亲自操作的乐趣。一般来说,孩子有好动的天性(当然好动与操作有显著的区别),这是培养孩子操作能力的有利条件,但是许多家长怕孩子受伤,怕孩子弄脏衣服,弄脏手,怕孩子拆坏物品,因而阻止孩子的动手活动,结果逐渐养成了孩子不愿意动手的习惯,影响了操作能力的发展。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对于孩子自己的事,如穿衣、整理床、书包等,家长要培养孩子自己去做,不要娇宠他们,什么事情都替他做好,这样不利于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据某机构调查统计可知,1984年以前,在理工科大学里,女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明显比男学生强,那些来自工人或农村家庭的男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比来自知识分子或干部家庭中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强。1985年后,理工科大学中男、女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差别又明显缩小了。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家庭中动手的机会普遍减少,动手习惯越来越差,因而影响了实验的能力。
帮助孩子进行一项长久的动手实践过程
集中训练是训练和发展孩子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家长可以为孩子制定一项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操作实践。以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如让孩子制作一个较好的模型,一般孩子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在这几个月里,家长不要让孩子每天操作太长时间,而是要督促孩子每天坚持制作,这样经过几个月的坚持训练,孩子会逐渐养成动手的习惯,又能从制作中发现操作的乐趣,这对孩子操作能力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