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一样的孩子问题,不一样的角度,就有不一样的解决办法。
-
别让电视阻隔了您与孩子的沟通
在信息时代,电视的作用不可低估。从家庭教育角度说,电视对有些家庭利大于弊,但另一些家庭则弊大于利。 电视可能破坏家庭成员的交流。孩子回到家,往往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视,父母跟他说话,他心不在焉,多问几句就烦了——他正沉浸在动画片之中,家长扫了他的兴。于是家长只好在吃晚饭的时候教育孩子,所以晚饭时间是家长给孩子上“政治课”的“法定”时间。其
-
家长对敏感问题要持开放态度
有些家长以为儿女乖乖坐着听课是轻而易举的事,其实这对于中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四面墙里面的这群 青少年 ,缺乏人生经验,一方面接受老师传达的信息,一方面又要凭空讨论自己的观点,老师期望从他们的深入思考中启发潜藏的智慧。 偏偏有些家长心中想的是老式教育理论,一问到问题就想到“生活适应”的课程,竟忘了学习是一连串经验的累积,紧张得太早了。 有一个
-
虚荣心也许会毁了孩子的一生,您知道吗?
孩子的虚荣心有多种表现。比如拔尖,处处要比别人强,老要得第一,别人超过自己就不高兴,甚至嫉妒人家,给人家使坏;争当小干部,而且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在学习成绩上只报喜不报优,甚至作弊;吃穿用各方面与别人 攀比 ,非要名牌不可;喜欢言过其实,甚至编造谎言以抬高自己等等。 不管大人还是孩子,一点儿虚荣心没有是很难做到的,人有一点儿虚荣心并不是什么大
-
旷课是孩子走下坡路的信号
16岁的成成是一名初二学生,他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经常和朋友出入网吧和游戏厅,逐渐发展到旷课逃学。 一天,他们在一游戏厅玩,由于没有钱买游戏币,他们决定去“抢点钱”。于是四处寻找目标。这时,一个衣着光鲜的少年进入他们的视线,于是成成和其他人就一起找借口吧那个少年叫出去,说借点钱花花。那个少年开始不给,在成成他们一顿拳打脚踢后,才将兜里的钱
-
未成年人交友不慎容易走邪路
媒体曾经报道过这样一起学生结伙盗窃案件。6名团伙成员在案发时平均年龄不到18岁,几个人同校、同班、同宿舍,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们所学专业竟然是保安。 在公安机关的预审室里,17岁的嫌疑人小力供述他们的违法犯罪事实:“两年前我们6个人从不同的地方来到学校,分在同一宿舍,关系都不错。学校管理的挺严格的,业余生活很寂寞,我们都不习惯,一商量就决定溜出去
-
家长要让孩子信服尊敬,而不是让孩子怕你、躲你
过度害怕家长权威的儿女,会对父母隐瞒事实,背着家长做许多不好的事情,若家长只知严厉却无从了解孩子需要,会让孩子在谎言或惊怕中逃避管教,家长错失管教和规劝,有时会造成一生不可弥补的遗憾。许多家长最害怕的就是儿女发生意外,但很不幸的是,家长的沟通不良和教养模式却是将儿女推向意外的因素。 最近看过一份杂志,上面记载说,有62%游荡街头的未成年少
-
怎么缓解孩子的开学恐惧症?
暑假开学后,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整,孩子们应当是精神饱满的走向学校,然而总有不少还是对上学有 焦虑症 ,甚至恐惧感。 9月初,楠楠所在的学校就要正式开学了。念初二的楠楠,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可这几天,她心里总是慌慌的,一想到学校就害怕。在她的再三要求下,妈妈带她来到了智择优教育找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达老师求助。 把妈妈打发到门外,楠楠向杨达老师
-
家长过份强调分数,忽视孩子学习能力
晴晴的动手能力很差,班里的活动她参加了也是经常帮倒忙,让老师和同学着急,所以渐渐地,班里的活动同学们也基本不再叫她参加了,晴晴在班里就像个多余的人。晴晴进入了青寿期,经常会有烦恼,却不知道该和谁倾诉。
-
家长课堂:分数到底有多重要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耐人寻味,讲的是新加坡一孩子与家人要移民登记处办手续,,到询问登记后,有关人员叫他们先到某个房间验血型。放眼观望,都是来自不同学校的男女学生,年龄相仿,应该都是初三学生,大家都很有秩序耐心等候。拿到“成绩”的人,表情都不同,有人欢乐有人愁,我心里犹疑:又不是考试成绩,何必在乎?孩子的妈妈开玩笑地问儿子:“你希望自己是
-
4招让孩子不再沉迷网络游戏
前言:网络是一种先进的信息工具,而非洪水猛兽。关键问题是要让孩子们明白网络是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它才是好帮手,好伙伴;使用不当,它就是祸水。 孩子痴迷网络是很多家长都头疼的问题。报纸上曾刊登过一则消息“副校长带摄像机网吧捉学生”。讲的就是重庆某镇中学的副校长看到部分学生晚自习后,偷偷打“摩的”到3公里外的城镇上上网,早上5、6点才回校,白
TGA: 厌学情绪、游戏成瘾、逆反心理、亲子沟通 /2122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