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一样的孩子问题,不一样的角度,就有不一样的解决办法。
-
梁启超对九个子女的“情商”教育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清末“维新变法”的主要领袖之一。一生留下了许多闪耀着思想光华的著作。同时,梁启超也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他的九个子女当中,后来大多成为杰出的人才,其中有一个桥梁工程专家,一个经济学家,一个科学家,一个考古学家,两个诗词作家兼知名研究者,多个革命家
-
孩子过分依赖父母,谁的错?
李小达的父母老来得子,因此对小达十分 溺爱 。在上初中以前,他的一切事情都是父母料理的,根本不用小达动手。因此小达认为家是最安全的幸福乐园。 上了初中就要在学校寄宿,可是小达从没有单独离开过家。当父母帮他收拾好床铺就要走时,他却抱住妈妈的胳膊,哭闹着要父母陪他上学。上课后还没有两天,他就开始想家,有一天正上着课他竟呜呜地哭了起来。在夜里也
-
孩子进入中学,父母较需要的是做什么?
小学毕业后,家长除了关心孩子考多少分以外,就是为能给孩子找一所理想的中学而操心忙碌,这样他们就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对已经毕业的孩子做一次全面客观的分析,指导他们选择最佳的学习方和途径。这个选择远比给孩子们选择一所重点中学更重要。 所以家长一定不能因小失大。 如何分析已小学毕业的孩子呢?先要透过毕业成绩认真分析一下他们是否完全具备了小学
-
孩子是否有强迫症,看看这些就知道了
你们家的孩子是否对自己要求得有点“过分”?如:每次考试必须考100分,99分都不乐意;参加体育比赛必须要得第一名,有人在他前面他就不舒服;外出时让他锁门,他来来回回查看好几遍还不放心,而且连连问自己:“我锁门了吗?”由于社会压力大、家庭教育严厉,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这样的强迫症状,其中部分孩子在得不到及时帮助的情况下,演变成了强迫症患者。 强迫症
-
父母需警惕孩子的抑郁症状!
小萌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性格 比较内向 ,也不太爱说话,整天闷闷不乐,觉得自己每天都碌碌无为,而且给别人带来了麻烦。她也想和别的同学一样,性格开朗,善于言谈,但却不知道与同学说什么好,还总觉得同学都看不起自己。她会把自己做错了的、别人也许并不在意的事反复思量,反复责备自己,甚至在别人没有看到的时候偷着哭。晚上睡觉时,回想起一天里发
-
孩子为什么对美食视而不见?
12岁的盈盈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她的饮食状况原来十分正常,每次进餐都能吃一碗米饭,还喜欢吃蔬菜、鱼、肉等,平时也很喜欢吃水果,因此她长得白白胖胖。有一天,她和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同学骂她长得又胖又难看,这让她感到很伤心,回到家大哭了一场。后来,她在某减肥广告上看到“苗条才是美,肥胖使人变丑”的句字,于是她开始偷偷地减肥,不再吃肉了,
-
离异了,父母别把孩子当出气筒
有的家长在闹离婚期间,觉得事事都不顺心,时常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孩子;有的互相冷战,各自寻欢,根本不管孩子在干什么;也有的家长为了离异后要孩子,想牢固地建立起和孩子的感情,就一面拼命娇惯孩子,一面在孩子面前编派并灌输对方的种种不是;有的在离异后带着孩子,坚决不许孩子亲近对方,以此来折磨对方;有的因为有孩子而影响其另结新欢,常常无缘无故责怪孩
-
初升高,文理分科该怎么选择?
孩子进入高中之后,马上要面临的问题就是文理分科。家长们对孩子学文还是学理的选择一直都争议不断,但这可以说是高中生面临的第一次重大选择,孩子发展的道路也自此发生改变。家长应该如何正确的指导孩子选择文理呢? 第一、杜绝盲目选科 有些家长还保留着传统观念,认为哪科好就业就让孩子选哪科,其实这是不理智的做法,家长在帮孩子选择文理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孩
-
孩子的品德教育,父母需做好榜样
在生活中,大多数父母只重视对孩子身体健康的锻炼和对孩子的智能教育,而往往忽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造成孩子养成一些不良习惯。 孩子的优秀品德必须从小开始熏陶,否则是没有任何希望的。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越早越好。普林斯博士说:“孩子的 道德教育 应从摇篮时期开始,因为当今社会所缺乏的不是头脑而是品德。”因此,培养孩子的品德教育刻不容缓。 对于孩子
-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这里开始
许多父母时间观念很强,将日常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层次分明,合理利用。因此在教育孩子时,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秩序感,使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在有的家庭中,由于父母就没有好习惯,天天手忙脚乱,搞得孩子也跟着乱,吃过的东西乱扔,学过的书本乱放,用过的东西不能放回原处,衣服揉成一团,脏了也不知及时洗。当父母带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