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一样的孩子问题,不一样的角度,就有不一样的解决办法。
-
孩子患网瘾,专家称父母教育是关键
导语:不要焦虑;不要一味地禁止孩子上网;多抽出点时间和孩子嘟天;多带孩子参加旅游、休育锻炼等户外活动,转移孩子的兴趣......办法有很多,只要你肯试。 杨达:家长不要焦虑。 杨 老师说,孩子能够脱离网瘾,不仅在于孩子自身的决心,还在于家长的配合。家长要懂得用什么样的方式爱孩子。 家长们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什么自闭,有心理问题,切切不要这样。家长不
-
君子动口不动手:纠正孩子爱打人的恶习
导语:家长要让孩子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互相帮助和爱护。经常打人的孩子是不会交上好朋友的,更有甚者,可能因一时失手而造成千古之恨。 有些孩子在学校里经常与同学 打架斗殴 ,有的甚至仗着自己个子高、力气大,专门欺负力气弱的同学,以此表现台己的英雄气概。其实,这种恶习不仅是 不文明行为 的表现,而且对孩子健康成长都是十分有害的。 家长应
-
家庭教育要保持一致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
惩罚孩子的艺术,适当的惩罚也是爱
惩罚,是一种教育措施,也是一种教育艺术。说到惩罚孩子的艺术,本文中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做父母一些启示:
-
逆反,亲子关系成长的契机
面对青春期孩子逆反,父母们往往认为是对自己的挑战,假如父母又处在更年期,父母就会产生自我挫败感。而事实上,孩子也无法从逆反中得到完全愉快的体脸,更真实的情况是,对抗所获得的暂时胜利很快会被内疚和沮丧所取代。逆反使亲子两代人都很“郁闷”。一方面,孩子因为父母管得太多而感到郁闷;另一方面,许多父母和教育专家则在绞尽脑汁解读逆反,寻找出路,
-
龙应台为何在访谈中连叹三声“可惜了”?
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曾在一次访谈中说起过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在讲述完这个故事后,她摇摇头,连说三声“可惜了”—— 有一次,龙应台去拜访一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当她和朋友坐在后院聊天时,朋友的大女儿回家了。大女儿今年18岁,已经不住在家里,独立生活了。 女儿跟她的同居男友一起走了进来,两个人手上都夹着一支烟。穿着新潮,露着小肚子,后腰上还
-
当心,别让孩子与毒品沾上边
导读:有这样的说法:“一朝吸毒,十年戒毒,一辈子想毒。”可见,吸毒绝不是吸多吸少的问题,而足根本就不能沾的问题。孩子一且与毒品沾上边,那不仅仅足 厌学和逆反 的问题了。 一名初中学生在他的日记中写道:“电影上吸毒者说吸毒的感觉‘如云似仙’,我有时候想,吸上一两次可能关系不大吧?那些可怕的吸毒者大概是因为吸了很多毒才成那样的吧?” 后来,因这篇日
-
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到底是对他好还是害了他?
笔者认识的一位母亲,对孩子那叫一个无微不至,所有好吃的好穿的全是女儿的,为了查资料给女儿买了新电脑,学英语还给买了MP3,结果买了没几天,孩子上课用MP3听歌被老师看到了,打电话告诉了家长。这还不止,衣服买了一件又一件,女儿今天说不流行,明天说在学校跟谁谁谁“撞衫”了,非要重新买。再说电脑,每次都说“查资料”,可时间一长,她发现孩子不是在看资
-
中学生为何把早恋当时尚
前几天小编看到一则新闻,顿时感觉自己受到了惊吓。广西湛江某中学的男女学生频频在外租房同居,更有甚者直接开房,把过早地偷吃禁果当成了一种“时尚”。简直是三观尽毁,如此“时尚”,想必有人欢喜有人忧。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原本应该是在学校快乐学习生活,如今却背着父母追求扭曲的“时尚”,这让对孩子寄予厚望的家长们情何以堪? 这些学生不仅把“开房”
-
巧施对策,让孩子丢掉“自私”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 “小皇帝”、“小公主”,“这是我的,谁都别动!”家里来了小伙伴,也不懂得分享,自己的玩具不许别人动;买了好吃的,就他一个独自享用,谁也不许碰,若是违背了他的意愿,那可不得了,又哭又闹,大喊大叫。孩子自私是谁教他的?家长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