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一样的孩子问题,不一样的角度,就有不一样的解决办法。
-
警惕孩子的“暑假焦虑症”
又到暑假了,孩子们一天一天地算着日子。暑假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解放,没有功课的压力,没有老师的训导,没有同学间的攀比,也没有家长的催促。他们可以无拘无束痛痛快快地玩过夏天。 但是暑假一来到,孩子们便感到茫然,他们又面临着一种新的生活,他们不知如何度过这个漫长的假期。因为在上学期间父母把他们每天的起居饮食安排得好好的,他们只需照着做就行了。
-
暑假,别和孩子“较劲”
暑期,本该是一家人在一起休息娱乐的时间,反而“战争”不断,许多父母与孩子间磕磕碰碰,矛盾激化, 亲子关系 反而比平时更加紧张。 这是什么原因呢? 暑期,孩子脱离了学校的管理,生活变得没有规律,往往很难自觉地计划好学习和生活,有的孩子成天睡懒觉、看电视、上网、打游戏,要不就出去玩得不见踪影。而父母又总是过度地关注孩子的学习,忽视了他们需要放松
-
家长课堂:教育孩子不能以“罚”代“教”
随着社会的进步,“棍棒出孝子”的传统观念已为众多家长所不屑。然而,在现实的家庭教育情境中,训斥、讥讽、罚跪等惩罚措施仍屡见不鲜。 家长惩罚孩子的良苦用心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专家的观点是,孩子从惩罚中学到的通常只是“下不为例”,一般无法学到“应该怎么做”,惩罚只能减少孩子不良行为的发生,不能促进孩子良好行为和习惯的养成。而且,不少家长在实
-
不要熄灭孩子学习的热情
学习是一个大概念,它囊括家庭的熏陶、游戏的引导、生活的启迪、等等。在这里,我们探讨的是孩子在家里的学习。孩子天生就是爱学习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学习的看法或感受在逐渐地发生改变,由以前对学习的热爱到对学习的冷淡再到后来对学习的厌倦。 从热爱到冷淡到厌倦,是人类对所有一层不变的事物自觉不自觉呈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直
-
孩子成绩下降了,怎样才能帮助他?
王迅,男,长沙市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受到家长及老师批评,认为同学看不起他,心里非常难受,没有心情在这所学校学习。现在因为迷上网络游戏英雄联盟,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越来越快,父母因此打骂他,使他更加讨厌学习,对于父母的劝说产生 逆反心理 ,父母越是打骂,越不学习,故意气父母。目前他已把学习彻底放到了一边,不知道什么是学习,
-
请别乱扣“差生”帽子,把孩子逼上绝境!
这是发生在一个13岁女孩身上的真实事件,女孩名叫秀秀,那天秀秀本该去学校参加小学毕业典礼的她,却选择在家中喝农药自杀身亡。秀秀的遗书全文如下: “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没有办法,我只能这样做。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是一个差学生。您和爸爸那么辛苦,我却每天都让您生气。我死了,您就和爸爸不用那么辛苦了,您养了我13年,花了好多钱!我死了,我就可以帮
-
今天,您还在为孩子盲目择校吗?
唐女士的儿子晓剑(化名),现在是某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上一年,由于晓剑的中考成绩不理想,他的择校问题成了全家的头等大事。 唐女士和丈夫怀揣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四处托人找关系,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进了一所一流名校。全家人如释重负。然而一年过去了,晓剑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进步,相反,家人和他自己都感到很失落。原本开朗活泼的他,变得少言寡语,谁见了
-
无能的孩子源于父母包办的爱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个非常温柔的陷阱,这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亲手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进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 根据调查显示:52.5%的家长为孩子安排课余学习内容;26.1%的家长经常检查孩子的日记或通信;37.1%的家长总是照料孩子洗澡、整理床铺或收拾书包等;34.6%的家长经常陪着孩子做功课;20.4%的孩子明
-
小升初,父母需谨慎孩子患“学校恐惧症”
赵雨辰是个天真活泼、认真好学的孩子,现在是初一的新生。自从雨辰上初中后,她变得沉默寡言,再也不主动和父母讲学校里的事情了,经常是父母问一句,她才答一句。以前她回到家里,总是会滔滔不绝地与父母讲同学、老师和学校里的各种趣事。 而且,父母发现雨辰的 学习成绩 也逐渐下降。现在每天早晨上学的时候雨辰总是磨磨蹭蹭的,好像十分不情愿。暑假之后,眼看
-
孩子啃老,包办代替惹的祸
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成年人被父母供养着,被称为“啃老族”。构成“啃老族”的主要有四类人群:一、对就业过于挑剔总认为找不到满意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二、总是嫌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三、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总是不成功,又不愿意当打工者的创业幻想青年;四、文化低、技能差,索性干脆躺在家里啃父母的。 这些本应该用自己的劳动去孝顺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