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一样的孩子问题,不一样的角度,就有不一样的解决办法。
-
孩子成绩下降了,怎样才能帮助他?
王迅,男,长沙市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受到家长及老师批评,认为同学看不起他,心里非常难受,没有心情在这所学校学习。现在因为迷上网络游戏英雄联盟,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越来越快,父母因此打骂他,使他更加讨厌学习,对于父母的劝说产生 逆反心理 ,父母越是打骂,越不学习,故意气父母。目前他已把学习彻底放到了一边,不知道什么是学习,
-
请别乱扣“差生”帽子,把孩子逼上绝境!
这是发生在一个13岁女孩身上的真实事件,女孩名叫秀秀,那天秀秀本该去学校参加小学毕业典礼的她,却选择在家中喝农药自杀身亡。秀秀的遗书全文如下: “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没有办法,我只能这样做。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是一个差学生。您和爸爸那么辛苦,我却每天都让您生气。我死了,您就和爸爸不用那么辛苦了,您养了我13年,花了好多钱!我死了,我就可以帮
-
今天,您还在为孩子盲目择校吗?
唐女士的儿子晓剑(化名),现在是某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上一年,由于晓剑的中考成绩不理想,他的择校问题成了全家的头等大事。 唐女士和丈夫怀揣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四处托人找关系,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进了一所一流名校。全家人如释重负。然而一年过去了,晓剑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进步,相反,家人和他自己都感到很失落。原本开朗活泼的他,变得少言寡语,谁见了
-
无能的孩子源于父母包办的爱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个非常温柔的陷阱,这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亲手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进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 根据调查显示:52.5%的家长为孩子安排课余学习内容;26.1%的家长经常检查孩子的日记或通信;37.1%的家长总是照料孩子洗澡、整理床铺或收拾书包等;34.6%的家长经常陪着孩子做功课;20.4%的孩子明
-
小升初,父母需谨慎孩子患“学校恐惧症”
赵雨辰是个天真活泼、认真好学的孩子,现在是初一的新生。自从雨辰上初中后,她变得沉默寡言,再也不主动和父母讲学校里的事情了,经常是父母问一句,她才答一句。以前她回到家里,总是会滔滔不绝地与父母讲同学、老师和学校里的各种趣事。 而且,父母发现雨辰的 学习成绩 也逐渐下降。现在每天早晨上学的时候雨辰总是磨磨蹭蹭的,好像十分不情愿。暑假之后,眼看
-
孩子啃老,包办代替惹的祸
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成年人被父母供养着,被称为“啃老族”。构成“啃老族”的主要有四类人群:一、对就业过于挑剔总认为找不到满意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二、总是嫌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三、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总是不成功,又不愿意当打工者的创业幻想青年;四、文化低、技能差,索性干脆躺在家里啃父母的。 这些本应该用自己的劳动去孝顺父
-
校园暴力横行,谁为无知的青春买单?
有些爸妈忙于生活,忽略了对孩子的沟通和心理辅导。孩子为引起注意,便开始采取一些极端方式。孩子犯错时,父母则通常采用打骂作为教育手段,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灰暗的心理。另外如果父母之间经常有家庭暴力存在的话也容易让孩子受到影响。 学校“以成绩为标准,以名校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也让老师们仅抓学习,而忽视了 道德教育 和法制教育以及相应的心理辅导课
-
孩子要的很简单,99%的父母都不知道
很多父母都对“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深有感触。虽然社会角色、生活价值观及生活方式有所差异。但是所承担的相同的家庭角色赋予了共同的亲子情感和家庭教育理念;那就是真切的爱心和教子成才的信心。然而,当我们的爱心和信心遭到损伤和动摇时,会让父母困惑、无奈、伤感、自责又烦恼。 当孩子与您顶嘴时,当发生矛盾时,您让他做什么、他硬是不做时;当孩子的学习
-
帮孩子走过叛逆,听教育专家陈俊生怎么说
很多家长对于渐渐长大的孩子,教育的越来越吃力。其中最为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 叛逆 。你让孩子往东,他偏偏要往西。其实这种所谓的叛逆只是一种主观环境和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心理活动,在这种心理活动的支配下,人很容易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其实这种心理是人们共有的,可以说任何一个有思想的人都会有逆反心理,只是这种心理在孩子的青春期间表现得特别明
-
警惕孩子“手机依赖症”
随着手机使用的普及,手机功能的日益完善,手机已经远远超出了通讯工作这一基本用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局限于娱乐平台,也成为了当代青少年的精神寄托。时下,在公交车、地铁等公共场所,越来越多的“拇指一族”专注的盯着自己的手机屏幕。发短信、打电话、聊QQ、聊微信、玩游戏和看视频,这些都属于“手机依赖症”轻则影响学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