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惯
-
「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哪个学习效果更佳?
如果单说一门知识的学习,Alan Baddeley, Micheal W. Eysenck, & Michael C. Anderson 合著的 《Memory》(2nd edition, 2015)第五章 Leaning 里对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的效果进行了对比,作者的结论是:分散学习(Distributed practice)的效果更好。
-
九字诀帮助孩子正确利用每张试卷
失败不要紧,重要的是总结经验,下次不要在同一个地方摔倒,考试也是这样,每次考试后总结经验教训,下次不再犯错,这才是考试真正的作用所在。
-
做功课时听音乐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吗?
据说,澳大利亚牧场主喂奶牛时,对牛弹琴,放轻音乐,能提高牛乳产量,有人由此引申,主张学生做功课时,一边读书,一边听轻音乐,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这种牵强的类比,我们实在不敢苟同。
-
上课时可以搞“副业”吗?
中学生大部分学习活动在课堂进行,每天要上5~6节课,面课外自习时间也不过3~4小时,因此如何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则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老师经常向学生强调,上课要“认真听讲,记好笔记”,事实上这远远不够。
-
如何处理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常碰到两种同学,一种同学上课光带耳朵,只听老师讲解,不动手记笔记。你要他记点笔记,他说书上都有,干嘛要记呢?另一种同学,上课只忙于记笔记,自认为这样才算记得认真、仔细,几乎把老师讲课的内容全部记下,成了老师的秘书,而课后甚至连看也没看。
-
怎样复习效果好?“三步曲”帮你轻松解决
老师经常向同学建议,课后要先复习,后做作业。问题是先复习不等于放学后要拿起课本、笔记,从头到尾机械地读。你不妨试试用以下“三步曲”来复习新课。
-
对付不喜欢的功课的方法
中学课程多,每个同学对各科的兴趣不尽相同。对有的科目很感兴趣,一拿起来就来劲;但对有的科目就不那么兴趣,一拿起来就皱眉头痛。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尽量学好各科(但并非平均使用精力),不偏废不感兴趣甚至是“讨厌”的学科,才是可取的。
-
你的孩子也在超前学习吗?
现在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当初考一结束,就督促子女先学初中课程,有的同学为了“赢得”时间,高一时就自学高二的课程。 对于智力超群的少数同学,学有余力,超前学或许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提高学习成绩,但对大多数同学来说,与其超前学习,不如对已学过的课程有计划地进行复习,从而巩固、加深理解所学过的知识。
-
孩子学习时需要督促才能进入状态?三个方法帮你轻松解决!
大家都知道,拨浪鼓是摇一下,才能响一声,一些依赖性强的孩子就像是拨浪鼓,你提醒一下,他就动一动,你停他就停,只要离开家长的眼睛,他就会被周边的环境和事物所吸引,缺乏自觉性。
-
四种方法帮你改变孩子学习时顽固的不良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不好,直接影响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和质量。如果一个孩子从小不习惯动脑筋,看问题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遇到问题就马上请别人帮忙,那他的注意力永远是漂浮不定的。有的孩子从不能听人把话说完,对任何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对自己要做的事情,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从来不会积极主动,做事情也绝对不会专注。